咨询让我从“怕孩子”到“懂孩子”!
2021-12-20
今天分享的一个故事是一位咨询过我2次的妈妈,当第二次接到她的咨询时,我欣喜地发现,她变了,如果第一次咨询,她还是一个女孩的状态,那第二次,她就完全进入了妈妈的状态。所以,准确地说,她从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位母亲了,而且是一位能看见孩子需求的母亲。(以下咨询案例中的妈妈为化名,经妈妈授权匿名分享)
1
第一次咨询:混合喂养,不知能否实现全母乳
小玩第一次咨询是在产后23天,以上是她的困扰描述,可以看得出来,小玩努力过纯母乳,但是担心宝宝的生长发育,最终还是又加回了配方奶。我联系上小玩后,她把更多担忧的细节告诉了我,总结小玩的担忧有以下几点:1.宝宝睡眠时间不长、2.容易哭闹、3.吸奶器吸出来的奶量不多。
以上几点都让小玩很难相信自己可以喂饱孩子,再加上家人和月嫂的质疑,小玩顿失信心,越加怀疑自己,但是她仍然希望可以实现纯母乳喂养,所以,想看看能不能通过把奶量追上来就把这些担忧都解决了。
我收集了小玩的全套评估资料,发现她的奶量其实相当充足,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1.充足的产奶“硬件”、2.自然的泌乳启动、3.宝宝的哺乳效率非常高,吸吮和吞咽的协调性相当好、4.尿量非常充足。
再结合其他的一些表现,比如,漏奶都可以接很多等等,可以断定,小玩的奶量不仅充足甚至超过孩子的需求,而且宝宝吃的也相当丰盛,宝宝的睡眠时间短、容易哭闹等表现均不是由于未吃饱的原因导致的。
我约小玩进行了一次视频的沟通,将我评估的结果和她进行分析,她很疑惑那为什么吃饱了,宝宝还不能睡很长时间,还那么容易哭闹,那么容易醒呢?
小玩的困扰,应该是大多数母乳喂养妈妈的典型困扰,因为我们期待中的孩子可能是:有规律地吃、有规律地睡、醒了就吃、吃完就睡!但现实中,母乳喂养的孩子可能是:吃着就睡、放下就醒就哭,继续吃又睡。
是孩子错了,还是我们的认知有偏差?乳房真的是只提供“营养”吗?母乳喂养只是为了让孩子吃饱吗?乳房给孩子提供的不仅仅是满足胃的需求,还有满足心理的需求,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重大,母乳喂养的核心并非只是吃到营养,如果没有对孩子的心理需求的满足,母乳喂养其实是并不完整的。孩子是通过吸吮时在乳房上吃吃睡睡跟外界形成很好的信任关系,从而与妈妈自然地形成母婴依恋。
如果我们只让宝宝从乳房上得到“营养”,而不提供来自乳房的安抚,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经常哭闹和难以带养的情况,让我们必须要寻求其他的替代安抚方式,而孩子一旦长期与除乳房以外的安抚方式形成了固定的联想,那乳房对于孩子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孩子可能就对吃乳房这件事没那么感兴趣了,甚至开始拒绝乳房。
小月龄宝宝在乳房上吃吃睡睡的是有原因的,而且意义还很重大:
1.为了构建自己需要的奶量:宝宝的食量在第一个月的时候是稳步上升的,宝宝频繁的吸吮可以给乳房发出充足的产奶信号,保护接下来的产奶量;
2.吃母乳本不就是一项由几十块肌肉共同协作的运动,是技巧性很强且很累的,所以需要边吃边休息,但这也恰恰是宝宝脸部肌肉锻炼的好机会,所以,亲喂的孩子,脸部线条会更好看,咀嚼能力更强健。
3.在妈妈怀里吃奶,听到妈妈的心跳、闻着妈妈的味道、感受妈妈的温度,没有哪个地方比这里更接近呆待过9个多月的子宫,没有哪个地方对孩子来说比妈妈的怀抱更安全,安全自然就容易睡着,乳晕散发出来的味道与羊水的味道很接近,宝宝自然会更喜欢这种吃着奶的感觉;
4.胆囊收缩素的(CCK)是一种可以催眠的激素,宝宝吸奶的时候,激素水平升高,自然会困倦,容易睡着,这是大自然的独特设计,让宝宝可以一边吃奶一边休息。
当我们了解到原来喂奶还有这么多额外的意义后,那为什么还要为孩子吃吃睡睡、吃奶时间长、放下容易醒这些现象产生困扰呢?大多数的妈妈会说:因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休息、会养成不好的习惯、自己也不能好好休息。
小玩也有相同的困扰,所以我们这一周陪伴当中,我给她的建议是:和孩子一起休息!把喂奶时间当成是休息时间,推荐用后躺式以及侧躺喂!这并不会养成不好的习惯,而会养出一个更有安全感的孩子。
我们第一次详细的视频沟通后,小玩很快就实现了纯母乳喂养。在这一周的陪伴中,这位认真好学的妈妈一遇到疑问就来和我讨论,她一开始非常质疑自己的奶量不足,后来发现宝宝很多表现不是因为没吃饱所引起的,她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喂饱孩子。
2
第二次咨询:厌奶、奶量少了,想追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