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享受追奶过程,结果却带来了惊喜!
2023-08-01
追奶的妈妈都希望实现全母乳,选择线上咨询的追奶妈妈当然也一样。每位妈妈的情况不一样,所花费的时间和努力也会不一样,绝大多数追奶妈妈,在正确适合的方法辅助下,并付诸坚持不懈的努力,都会有所收获。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位妈妈的故事,她哺乳经历坎坷、几度想要放弃,却通过一对一线上咨询后实现「全母乳」和「无痛亲喂」两大目标。咨询时,宝宝29天,因出生后使用乳盾导致宝宝不能好好吃奶,她通过自己学习和努力宝宝吃上了乳房,但却出现了哺乳疼痛和奶量不足的问题。她也尝试了调整喂养方式以及民间偏方来追奶(此处提醒:不建议盲目使用安全等级不明的偏方),可很多的努力,奶量却依然没有明显起色,每天还是需要加1-2次的奶粉。她告诉我,她感到很挫败,几次想过放弃,她一直觉得是因为前面走的那些弯路,才导致现在这样的局面,她非常的懊恼和自责。但她也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了,所以才在朋友的推荐下,与我进行一周的线上咨询陪伴。收集资料、仔细分析评估后,我锁定了先调整哺乳疼痛和喂养模式。因为虽然看起来,奶量不足是最大问题,每天的奶粉量多达300ml,但在整体的分析喂养情况和观察完整哺乳视频后,我发现她的产奶能力还是很不错,也就是说她的奶量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一起来看看我们这次咨询的全过程吧。通过妈妈提供的哺乳视频发现,由于宝宝吸吮方式和哺乳姿势的不正确导致了含乳较浅,吸吮方式也是用吃奶瓶的方式,妈妈乳头在每一次的亲喂中被反复摩擦,造成了疼痛,而这同时也影响乳汁的充分移出,这样导致了宝宝吃奶有效性不高,乳头疼痛又总是想往后躲,姿势不良又加重了乳头的疼痛,如此循环往复,妈妈的整个哺乳体验是很不好的。根据妈妈常用的侧躺式,我首先指导她正确的侧躺式的要点:注意做好身体的支撑,观察宝宝的下巴是否贴着乳房,注意让宝宝能够抬头吃奶。同时指导妈妈用正确的方式给宝宝瓶喂,让宝宝吃奶瓶的方式更接近吃乳房。妈妈平时还有使用集奶器以及在使用吸奶器时乳头没有居中,这些情况都在加重乳头的疼痛,我向妈妈一一解释了造成乳头疼痛的原因,之后对吸奶器喇叭罩尺寸进行评估以及指导妈妈使用高效吸奶的方法。初步追奶的建议重点在于调整含乳姿势,进而缓解哺乳疼痛,并反复向妈妈确认调整后的哺乳感受,同时做好乳头的护理。乳头疼痛情况在虽然开始一直有反复,但随着姿势的不断调整,她也一直努力摸索和实践,疼痛情况明显好转,慢慢的和宝宝配合越来越好,最终实现了无痛的亲喂。咨询期间,妈妈在吸奶和亲喂间遇到了一个新的情况:经常出现宝宝想要吃奶的时候刚吸完奶,妈妈担心亲喂吃不饱只能给宝宝瓶喂,而瓶喂吃多了后,又会出现宝宝长时间不吃奶,只能用吸奶器来吸奶,甚至有一天出现了亲喂次数从之前的每天7次下降到了只有1次。这时候妈妈陷入苦恼,我陪她一起冷静分析:瓶喂越多,意味着额外的工作量会很多,对宝宝的了解就会少,宝宝吃奶瓶次数增加多,会对含乳和乳头疼痛有影响,在一个人带宝宝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会增加追奶的难度。她自己也觉得这样确实比较辛苦,对宝宝的照顾比之前更少了,按照我的建议每次亲喂都调整哺乳姿势,提高每次亲喂的有效性。继续多亲喂,把吸奶次数控制在可接受又不影响宝宝亲喂的范围内,很快这个情况就有了好转。除了疼痛对奶量的影响,妈妈奶量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妈妈和宝宝的作息没有同步,妈妈之前通过白天亲喂,夜里吸奶的方式来追奶,一方面夜间吸奶相对亲喂比较辛苦,另一方面夜间没有按需去提供乳房亲喂,平时妈妈抱宝宝也不多(白天奶奶和护士照顾得多),夜里宝宝也是睡在离妈妈大床较远的小床上,这样妈妈和宝宝之间就很难有亲密互动,妈妈对宝宝的需求不是很了解,喂养上也就会增加很多难度。针对这个情况,我给妈妈的建议是先逐步去减少夜里瓶喂的次数,增加亲喂的次数,让喂养向按需哺乳的方向进行。在咨询过程中我们每天根据喂养记录分析宝宝的摄入,一起去看到宝宝的表现可能是表达什么需要,让妈妈先放下「全母乳」,专注于和宝宝相处的每一个当下,她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继续按需哺乳的方向前进,努力琢磨宝宝的需要,和宝宝有更多的接触互动,之后她还把宝宝睡的小床放在了大床边上,并计划回家后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和宝宝一起睡大床。从月子中心回到家,经历了一段宝宝频繁吃奶的时光后,妈妈和宝宝的配合终于走上了正轨,结束咨询后一周妈妈发给我发来了反馈:这位年轻的妈妈还用在这次咨询中学到的科学哺乳知识,在几个妈妈群中帮助了其他妈妈,我很开心看到妈妈自助后开始助人,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为爱赋能”。
每一位追奶妈妈奶量不足的原因各有不同,调整的方向也会是有所不同的,这正是线上咨询中个性化的体现。案例中这位妈妈在和宝宝磨合的那段时间,虽然很辛苦疲惫,但她没有放弃,她努力看见宝宝的需求,看见自己的努力,和我一起慢下来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去执行方案。不急于求成,最终却抵达目的地,实现了全母乳亲喂。线上咨询的追奶陪伴除了在技术上给妈妈抽丝剥茧地寻找原因和提供应对方法,同样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妈妈的处境,努力的去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努力状态。这个摸索和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走进妈妈角色的过程,是体会母乳喂养美好的感动。如果你在追奶中自己尝试了很多方法却没有效果,一个人坚持得有些累了,那么寻找专业的支持就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