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制敌解决乳头皲裂与奶量不足

2023-08-01

民以食为天,要养育一个孩子,第一件事自然也是宝宝的粮食问题,母乳喂养、混合喂养、配方奶喂养,究竟哪一种更好,绝大部分妈妈都知道,各大权威机构也纷纷建议母乳喂养到至少2岁甚至更久。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非常骨干的,当新手妈妈在喂养过程中面临问题时有不少妈妈会选择放弃。

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促使母乳妈妈放弃母乳喂养的原因绝大部分是母乳不足与哺乳疼痛,如果母乳不足还面临哺乳疼痛,无法摆脱现状则会让妈妈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受到巨大的打击。


困难重重,母乳喂养举步维艰

图片

12月底,我接到一位妈妈的求助。

这是一位新手妈妈,产后有不到一个月,自述由于乳头短平,宝宝含接不好,导致产后第三天开始出现乳头皲裂疼痛,无奈暂停亲喂后。然而暂停亲喂乳头乳晕虽然恢复了很多,但重新亲喂又再次陷入疼痛的困境,反而走上了混合喂养的道路。

她深深地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也一直坚持着,但因为腱鞘炎、子痫前期和高血压等各方面的原因,医生告知她需要良好的休息,自然无法像普通妈妈那样更好的进行追奶,但她始终对愉快的哺乳充满期待,盼望着自己也能轻松而自然的喂养自己的孩子。

了解到大致情况后,我们迅速取得联系。简单的交流后,我进一步结合妈妈描述的基本情况进行的全面而有针对性的信息收集。第二天收集好信息后,我们预约了视频沟通。


抽丝剥茧,寻找问题根源

图片

通过信息收集与视频进一步交流了解到,这位妈妈因为剖宫产,产后一直采用侧躺式哺乳,但孩子含乳浅,到第三天乳头已经出现血泡、水泡、皲裂,咨询过一个IBCLC,参考指导暂停亲喂,等乳头恢复后将侧躺喂调整成反摇篮式。

在重新亲喂后,疼痛从乳头疼痛变成了乳头及根部疼痛,乳晕水肿,痛感的程度也并没有减轻,甚至一度喂奶痛到泪流满面。同时,因为奶量不足,宝宝哭闹比较多,她对于母乳喂养到信心和耐心,在一点点被消磨。

视频沟通中,我和妈妈一起详细分析梳理了宝宝含乳和吸吮的过程、各个位置疼痛的情况及引发原因、奶量不足的原因。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使她陷入哺乳困境的核心问题是含乳浅及哺乳的有效性不够。


抓住问题根源,一举解决问题

图片

很多妈妈在面临的哺乳问题的时候选择退缩,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更不明白如何去应对。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妈妈了解到引起问题的缘由后才能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坚定的信心去解决问题。

在找到问题的核心后,我们抓住含乳哺乳姿势及哺乳的有效性进行调整。我们将哺乳姿势先调整回妈妈比较习惯的侧躺式哺乳,引导孩子偏心式衔乳,同时建议妈妈结合哺乳的感受增加喂奶次数,并指导了妈妈如何提高哺乳的有效性以及增加乳房排空度,同时做好乳头乳晕的护理。


初见成效,信心倍增

图片

咨询第二天,妈妈反馈在调整哺乳姿势后宝宝吃奶时嘴巴张得更大能吐出舌头含乳了,虽然喂完奶后乳头有轻微的变形,但哺乳疼痛减轻了很多,躺着喂奶自己身体各个地方也更舒适了,随着哺乳疼痛的改善,她也更加愿意喂奶,哺乳次数已经从原来一天6次增加到了9次,虽然配方奶的量没有改变,但孩子的小便较之前更多了。


持续的陪伴与支持

图片

接下来的陪伴期间,妈妈和宝宝配合得越来越默契,随着姿势的调整和乳头乳晕的恢复,哺乳疼痛的程度越来越不明显了,在咨询的第三天已经开始有剩余的母乳了。

体验过轻松的喂奶后,这位咨询的妈妈提出想要学习坐着喂奶,进行进一步指导,妈妈和宝宝不断的练习,尝试期间虽然会再次疼痛,但随着他们的不断学习,疼痛值也在不断的减轻着。

后续宝宝再也没有添加配方奶,每天按需哺乳孩子都能吃得饱饱的,曾经对愉快哺乳抱有一丝希望却不敢太奢望的妈妈,因为一次次的挫折一度想着再试一次,不行就放弃的妈妈,在一次母乳喂养咨询后,越来越享受哺乳了。

亲爱的的母乳妈妈们,当你在为哺乳中的各种“难题”而烦恼时,你都可以大胆的寻求帮助,我们一直在哺育的道路上陪伴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