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很多坎坷,终于在二胎实现了母乳亲喂
2021-11-26
第一次母乳喂养失败
在我的印象里,“哺乳”应该是一件最轻松自然的事情,是生物的本能,怎么会失败呢?直到我经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亲喂,才明白原来想好好喂个奶,谈何容易?!
2017年,在刚刚经受完痛苦的洗(生)礼(产)后,我迎接来了第一个宝宝。此时的我,又兴奋又紧张,一边抱着这个皱皱巴巴的小家伙,一边回忆着印象中女性哺乳的样子,慌慌张张的把乳头塞进他的小嘴巴中。
他吃了吗?似乎咕叽咕叽了几下,但是又停下来了...就这样在吃吃停停中度过了几十分钟。一旁的老妈看不下去了,是不是还没奶?
啊?没奶?我以为宝宝一出生,奶水应该就像绵延不断的泉水般自然流出才对呀?竟然没有奶,那怎么办?作为新手妈妈面临的一切,都在不断颠覆我对哺乳的想象。
是的,这就是我面临的窘境,完全没有经验,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就上奶粉吧!宝宝不能饿着呀?!
就这样,在医院的头三天里,我给宝宝喂了三天奶粉。而我的奶呢?尽管(偶尔)也在尝试亲喂,但似乎遥遥无期。直到出院回到家里,也就是产后的第五天后,我突然感到乳房变硬,月嫂说这是涨奶。是的,就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要雀跃的四处奔走相告了:“奶来了!”
我兴奋的抱着小宝宝,心想这下奶来了,你终于可以好好开始吃大餐了吧!然而事实却再一次让我跌入(打)谷底(脸)。
宝宝出现了严重的乳头混淆,一衔乳就开始大哭,一吃奶瓶则立刻欢天喜地。无论我如何尝试亲喂,均已娃哭我懊恼仓促收尾。此时,我感觉已别无他法,“亲喂”距离我越来越远,那么,就瓶喂吧?至少还能吃到母乳。
就这样,靠着吸奶器,我开始日日夜夜追奶、吸奶,每天像上班打卡一样,闹钟响了,开始吸吧。深夜里,吸奶器嗡嗡的响声和护罩的牵拉,让我一次次感到绝望。
终于在宝宝三个多月时,我选择了放弃。也正式开启了纯奶粉喂养之路,虽然不舍,但是自己的精力和心气也已经达到了极限。
大概或多或少心里有所不甘吧
“没有体会过亲喂,没有感受过母乳喂养的温馨画面 ”似乎成为了我心底最大的遗憾,加上大宝的抵抗力弱,每年感冒频繁亦生病,让我更加坚定,如果有下一次(喂养),我一定要实现母乳喂养。
关于第一次母乳喂养的失败经历,我总结了好几点失误之处,比如:
要对孩子和自己(的母乳)有信心
不要过早引入奶瓶
在医院的那几天,应该频繁亲喂
二胎坎坷的喂养路
于是,在二胎备产整理待产包的时候,带着必胜的决心,我坚定的把奶瓶、奶粉排除在外(藏了起来)。
2021年4月,我迎来了第二个宝宝,兴奋的计划着开启母乳喂养之路。是的,我就是坚信有奶,而且够吃,在医院的前两天里坚决不给奶瓶。
然而,事实是…宝宝排尿很少,开始黄疸,护士严(冷)肃(冷)的对我说:“xxx,你不要因为是二胎就大意了,赶快给娃加奶粉。”
好吧,奶粉走起,多吃多排,先快快把黄疸度过再说吧!我一边叮嘱着月嫂喂奶瓶时注意流速啊、吃一吃就拔出奶嘴啊、别让她吃的太得意啊、要不要拿勺子喂或者杯喂啊?一边心里默默念叨着,这次可千万别混淆了。
一周后,宝宝黄疸总算退了。那,奶瓶什么时候退场呢?
此时,我的奶也多了起来,为了证明奶水足够孩子,我连续三天按时吸奶瓶喂,肉眼观察奶量。事实证明,奶水是绝对够的。此时宝宝一天瓶喂的量,我靠吸奶器吸出的奶量完全可以满足,而这只是吸出来的,实际上奶量肯定更多了。我欢天喜地、敲锣打鼓的将吸奶器、奶瓶、奶粉、消毒锅一股脑打包收走,这下可以简简单单、利利索索,只有我和娃的“纯粹”喂养时光了吧。
就这样,我自以为彻底告别了奶瓶,彻底实现了纯母乳喂养时,事实再一次让我跌入(狠狠)深渊(打脸)。
首当其冲的是,亲喂的拉锯战。
由于宝宝劲儿小,吃得慢,每次喂奶的时间很长,我常常一抱就是一个小时,刚喂完奶还没休息一会儿,下一轮吃奶时间又到了;另外宝宝吃奶时非常嗜睡,月嫂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会儿弹脚心、一会儿揪耳朵,我这边也在不断的敦促她,“快吃吧”、“好好吃呀”,情绪上的急躁连同身体的疲惫,一度让我对亲喂这件事极其失望,甚至一想到又要喂奶了,就有些恐惧。那些想象中的、哺乳的温馨画面似乎离我很远。
其次是宝宝快满月时的生长曲线。
除了身高态势良好,体重增长实在不容乐观。尽管满足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最低),但是老母亲心头的愁云,却是越来越凝重。于是,在那个不眠的深夜,我告诉月嫂:“吃奶瓶吧!”
所有人开始劝我:回奶吧!解放自己!
是的,就在给宝宝称完体重那一夜,我慌了。那些付出的辛苦和汗水,似乎都在嘲笑我。
没有什么比“体重”——更能打击一个母乳喂养妈妈的心了。我在坚持着什么?我一遍遍盘问自己,一遍遍否定自己。吃奶瓶多好啊!我开始细数那些显而易见的优势:奶量直观可见、宝宝吮吸省力、妈妈轻松自由,如果再不吸奶改为纯奶粉喂养,作为妈妈的我岂不是更乐哉?
接下来的几天,我坚决不再亲喂了。是的,母乳瓶喂,又回到了老路上,并且打算月嫂走后连吸奶这一步都省略,直接回奶。
开启瓶喂的第一个晚上,宝宝第一觉竟睡了五个多小时。睡得出奇的好与安稳,夜间醒来时,月嫂早已麻利的热好冷藏的母乳,宝宝顺畅喝完接着又是美美的一觉。那真是个神奇的夜晚啊!因为宝宝平稳的睡眠似乎在道破一个真理(月嫂感叹):“看!原来娃一直都没吃饱啊!看看!娃吃奶瓶睡的多香啊。”
好吧,我安慰自己,娃能吃饱睡好比什么都重要,那就继续瓶喂吧。
然而瓶喂第二个晚上的事情,却让月嫂感到“匪夷所思”。依然是全天加整夜瓶喂,结结实实的看到宝宝吃得饱饱的入睡(奶瓶喂养量很直观),然而那一夜直至第二日白天,宝宝几乎睡成了“渣渣”!月嫂一边抱着娃哄睡,一边念叨着:“咋不睡呢?吃得饱饱的咋不睡呢?”
此时,我心里竟然一丝宽慰。原来,宝宝睡得不好,并不是饿着了,所有的睡眠问题可不能全让母乳喂养来背锅呀。
由于我斩钉截铁的坚持瓶喂母乳,放弃亲喂。这几天里,我的日子似乎也不太好过,因为突然不能(自己决定的)再抱着她亲喂了,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甚至晚上偷偷蒙着被子哭,似乎有一种我和宝宝之间亲密的连接被切断了…
对母乳喂养是有执念的
煎熬之际,我上网搜到了同城的母乳咨询师,忐忑的联系了对方并诉说心中的委屈。
这位同城的咨询师朋友,在听我描述完遇到的问题和当下的矛盾时,她对我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告诉我“你缺乏的只是信心,你的奶完全足够喂饱宝宝”。
在咨询师的建议下,我们调整了喂养策略:
忘记时间、忘记次数
张嘴就给奶,不计较是饿还是寻求安抚
不在敦促宝宝、不再叫醒宝宝
吃奶睡着了就让她睡,醒了再抱回来接着吃
实在累的时候,就加一两顿奶瓶,给自己放假
为了让哺乳这件事,重回快乐与温馨,我开始在喂奶的时候追剧,不再盯着宝宝吞咽,也不再催促。心情确实放缓了许多,但是相比较月子里的亲喂情形,身体却更加疲惫了。因为此时的我和宝宝,就像绑在一起似的,给别人的印象是我无时无刻“不是在喂奶,就是在准备喂奶的路上”。这种状况,持续到某一次哺乳完后,彻底爆发了。
那是一个黄昏,我照例抱着她喂奶,但是那一餐的时长超出了以往——喂了近两个小时。我彻底崩溃了!为什么总是吃不完呢?吃不饱呢?不断的要回来找奶呢?真的不够了吗?(事后,我知道那不过是俗称的“黄昏闹”)
那之后,我重新回归了混合喂养模式。每次亲喂,只要感觉到宝宝似乎没满足,马上奶粉冲起来,特别是夜间睡前加得更多,结果导致宝宝夜间睡五个多小时,醒来似乎也胃口不佳,而我的奶反复憋涨,每次喂完后还得手动去挤奶。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奶粉越加越多,白天似乎总不够孩子吃,而晚上又常常因为涨奶堵奶,反复乳腺炎发烧。而每一次当我烧的昏天黑地时,还得忍着乳房的疼痛及身体的虚弱继续哺乳(因为只有宝宝多吃才能排空积乳成功退烧)。那时候,真是想放弃啊!
接下来,所有的人开始劝我:“干嘛那么累?回奶吧!” 我再一次被说动了,嗯,我再也不要喂母乳了!
这次真的动真格了!
我调研了回奶的方法,咨询了朋友推荐奶粉购买渠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在某宝下单了:1袋芒硝,外加8罐直邮奶粉。
收到货后,当天我就敷起了芒硝,祈祷着“奶啊,快走吧”;同时不再亲喂,瓶喂奶粉;并且奶不涨不吸,涨了也只是稍微吸一点点,坚决不排空它。如上所述策略,所有做的这一切,都把我往一个方向引领:回奶。
因为坚持母乳喂养,无数次打算放弃的时候又厚着脸皮继续亲喂,我的队友感叹说:“你对母乳喂养是有执念了。”
专业咨询看到了希望
我的母乳喂养执念又一遍遍“作祟”了。
夜半,喂完奶瓶后,我抱着宝宝好不容易哄睡着放下,眼眶又变得湿湿的,黑暗中翻阅着马蕾公众号上那些哺乳文章,心想可以取关了吧?但就在那一刹那,我看到几行字:“母乳喂养遇到困难了吗?”
是的,点开了那几行字,然后憋着一股劲选择了特级咨询师,余素贞老师的周陪伴咨询服务。在下单描述自己的问题时,我敲下了如下一段话:“这大概是,我给自己和宝宝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吧。”
隔天,余老师联系了我。还没等余老师进入咨询流程(问题调研收集),我已经提前把自己的「哺乳血泪史」以及「10大困惑与28小疑虑」密密麻麻书写整理好发给了她,比如:
混合喂养的方式怎样更好?每次亲喂完加奶瓶,还是某一餐直接瓶喂代替亲喂?
哺乳时不断关注吞咽会让自己焦虑,但是完全放开随便吃又让自己和孩子得不到休息,那么到底是该关注还是不该关注?如果关注怎样可以既不焦虑又可以提升哺乳有效性?
怎么判断奶量足不足?奶软就是没奶吗?白天似乎不够吃但到了夜间经常涨奶堵奶怎么回事?
长远来看,亲喂和瓶喂哪个更轻松?为什么我的亲喂历程如此艰辛?
等等...
我记得余老师在看完我写的东西后,回复我的第一句话是:“xxx,你太不容易了!”
接下来,我们按照咨询流程,做了问题汇总、视频收集、尿量监测等等,每一个问题都似乎在挖掘喂养困难背后的原因,而第一次视频沟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母乳条件好,属于奶牛型妈妈
24小时尿量检测完全达标,证明奶量足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喂的这么辛苦?
答案是:“吮吸力弱”!相较于大多数吃母乳的宝宝而言,吮吸力属于中下水平了。
是啊,哺乳视频中,宝宝每次吮吸很多下才可以吞咽一口,哺乳时间不断拉长,两个人都精疲力尽,同时宝宝的舌系带也较短。那么有什么办法吗?
按照余老师给出的解决方案,我们从调整衔乳姿势入手,首先让衔乳尽量做到一百分;
接